一是 缺乏对投资目的地的深入了解
企业到境外投资,面对的是与我国政治、法律、文化、风俗等有很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的环境,如果了解不深、处理不慎,会给经营带来不少麻烦。例如TCL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进行整顿时需要辞退1000多名员工,但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因为违反了法国雇员方面的法律,这是在收购时没有考虑到的事情,TCL为此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
二是 对投资方向缺乏认真分析
一些企业到境外投资时,缺乏对市场与经商环境的调查与研究,对境外的商机、自身的优劣势、竞争风险等缺少客观的分析,反而是什么赚钱投资什么,或者是背离自身核心专长而盲目到境外投资,导致对“热点”地区或“热门”产业趋之若鹜,形成所谓“寻热效应”,这是“走出去”的最大陷阱。因为“寻热”式对外投资不仅容易造成众多企业对同一行业或地区的饱和甚至过量投资,而且背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在竞争中取胜。
三是不注意舆论宣传
中国企业到境外大规模投资建厂或并购,对于当地的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往往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宣传和公关工作不可轻视。对外联络和宣传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外界对中国企业的误解和偏见。中海油并购尤尼克公司案例中,中海油曾一度与尤尼克接近达成并购协议,但雪佛龙公司的游说成功地激起了国会对中海油的反对情绪,以至于国会考虑动用一系列法律条款来推迟甚至破坏中海油完成交易,削弱了中海油收购要约对尤尼克股东的吸引力。
四是急于求成
很多中国企业直接到境外投资建厂,缺乏前期的准备程序。如果是在对境外许多情况不了解,各种关系和渠道没有疏通的情况下就进行投资,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拉长谈判的时间,耗费精力和财力。如果按先设联络处,后设办事处,再设分公司的办法循序渐进,在对投资目标国家(地区)有充分了解,疏通各种渠道之后,再投资建厂或合作建厂,可避免一些风险。不按工作程序走进,想一步到位,往往欲速不达。这是很多企业投资失败的原因之一。
五是 合作渠道狭窄
如果有得力的境外合作伙伴或介绍人,企业到境外投资不但成功率高,而且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国内企业大多数是初次走出国门,缺乏对投资目的地的了解,很难找到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或介绍人,就往往不进行调查分析,谁送上门就与谁合作,或者依赖境外缺乏投资经验的中国同乡会、华人社区的同学和熟人等等。由于合作者或介绍人在当地没有影响力或信誉不佳,在投资建厂或并购时遇到的阻力很大,难以成功。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就是因为境外合作伙伴缺乏实力而难以获得预想的投资回报。
六是对困难估计不足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越来越多,但有些企业在并购之后经营就陷入了困境,主要原因是对并购后的困难估计不足。并购决非一桩简单的买卖,买进来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个组织,有时甚至是一个很复杂的组织。决定并购是否最终获得成功,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能力使这个组织继续保持活力,甚至焕发新的活力。这涉及对被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原有人员的调配和辞退,产品和生产的调整,市场营销渠道的维持和扩大、与当地政府关系的协调等等;有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甚至还有政治问题,哪一点处理不当,都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因此,可以说完成收购相对容易,真正的问题在于并购之后的整合和管理。
七是 缺少专业人才
企业到境外投资能否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批熟悉境外投资业务的法律、财会、资产管理、市场分析和营销、公关、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国内有国际投资经验的人才供不应求,不得不过多地依靠境外的人才,包括留学人员及港台人士。有些企业急于求成,缺乏或无法对境外人员进行深入考察,就委以重任,难免上当受骗。
希望“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注意上述问题,认真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吸取失败企业的教训,在对外投资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减少失误,获得满意的投资效果。